竹構造特輯Vol.335


ta台灣建築雜誌 2023年8月 Vol.335
2405 2023-07-28
關鍵字 :  構築 竹構建築

封面/竹之徑© 原型結構/張家維


編輯室手記

新聞

特約編輯」懷念我一生的恩師——謝園老師

                  趙家麟/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特約編輯」女性與建築——何妨回看謝園對性別差異的提問

                  許麗玉/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榮譽顧問、澤木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

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2024 第九屆 traa第一次評審會議紀錄

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traa評審訪談(一):張匡逸、賴人碩、李芝瑜

 

竹構造特輯

論述」2022構竹林鐵新銳建築展

           承先啟後,打開構築新世界

           陳冠帆/2022構竹林鐵新銳建築展策展人、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作品」北門翼|與木研製/陳建同

作品」逐雲|ROSO/王識源+盛郁庭+盧彥臣

作品」竹之徑|原型結構/張家維

作品」螢河月台|華志聯合制作/陳華志、陳昀靖

作品」無門之門。入山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構築隨筆|易新設計+B群/鄭博仁

作品」林—鐵—編界|丁尺建築師事務所+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黃卓仁+黃介二

作品」CROSS X|本事空間製作所

論述」Next Generation 次世代竹論壇

           許倍銜/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作品檔案 2233|大湳森林公園竹構藝術——弦竹亭,從設計到施工/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論述」竹薄殼系統的探索與實踐

           李建敏/司徒加特大學工學博士結構工程師

作品檔案 2234|再見南片亭/大藏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 2235|虎尾建國一村的自然探索及人文歷史場域再造/大藏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美里共好——未來鄉村創生系統

 

ta好作品徵集

作品檔案 2239|OPPO 科技研究中心大廈/Gianni Botsford Architects+吳瑞榮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 2240|縵居/美商博梵股份有限公司(Paperfarm Inc)

作品檔案 2241|鉅砌/尋樸建築師事務所

 

 

現代竹建築的探索
 

  竹構造是一種古老而又環保的建築技術,早期山區的橋梁常用重量輕又容易取得的竹子為材料,做成拱橋或是竹索橋,熱帶地區以竹搭建民居更是屢見不鮮。竹子生長快速,但具有很高的抗拉、抗壓強度和韌性,重量輕但可以承受一定的負載,在軟弱地質或是懸挑結構特別有利;竹子可以彎曲、編織、連接,能夠處理複雜的幾何造型,建造曲線狀的結構,適應性強、靈活性高;竹子也具有獨特的外觀和質感,給人溫暖恬適的感覺,又可融入自然環境,富有文化特色,其實很符合現代人的需要。

  相對於其他常用的建築材料,如混凝土和鋼鐵,竹構造的耐久性較差,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或長期暴露在水中,竹子容易腐爛和受到蟲害侵蝕,一般常用熱處理或是焗烤的方式除去多餘的水分,或是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蟲害和黴菌的侵蝕。竹子容易受潮膨脹和收縮,導致結構不穩定或變形,需要採取措施加強。合理的結構設計是確保竹構造穩定和耐久的關鍵,選擇適合當地環境條件的竹子品種和合適的構築方法,同時避免暴露在惡劣環境中、或是過度負荷,並做適當的維護保養,定期檢查、及時進行損壞部分的修復或更換,清潔、補漆和保護層、定期重新進行防腐處理,可以提高竹構造的耐久性。

  由於竹子的柔軟性和輕質特性,竹構造在抗震方面相對較弱,可能需要額外的加固和設計措施,來確保建築物的安全性。竹子是易燃材料,容易受到火災的影響,在防火方面需要特別注意。因為竹子是天然的有機材料,作為建材精度較差且不易控制,竹構造的標準化和規範性相對較低,不易確保建築的一致性和品質,相對於目前使用的建築材料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術和技能,在建造過程也需要對其特性有深入的瞭解,並使用適當的工具和技術進行加工和組裝,其剪力與彎矩之傳遞,接頭、續接之處理,都需要謹慎的結構評估與試驗;在施工性方面,因為累積經驗不多,與不同材料如鋼板屋面、防水等介面工序的配合,也需要在嘗試中建立合理可行又可靠的作法。

  現代竹構造除了傳統的管狀材外,還有集束材或集層片材,也已經有很多建築師致力於此,除了我們熟知的隈研吾「長城腳下公社」的「竹屋」外,東南亞地區因為自然環境及文化的因素,也發展出很好的竹構建築,如越南武重義建築師及泰國的建築公司Chiangmai Life Construction(清邁生活建築)等,就算大家比較不熟悉的哥倫比亞建築師Simon Velez,可說是竹構造建築的先鋒,作品兼具粗曠隨興與浪漫的氣質,而德國建築師Anna Heringe年紀雖輕,設計出來的竹構造卻細緻優雅、令人驚艷。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甘銘源與李綠枝建築師是台灣竹構造的開拓者,致力於發展竹構造的施工標準,也有不錯的成果;特別感謝李綠枝建築師幫忙策劃本期專輯,期待台灣竹構造設計技術規範能早日完成。

  竹構造因為質輕具韌性,其實頗適合現代大跨距空間的需求,同時因為柔軟彈性的材料特性,也可發展出多變、精緻、優美的造型,符合現在輕巧的美學,它的質地自然,使人輕鬆適意、有寧靜自在的感覺,能夠融合於自然環境中;「2022構竹林鐵新銳展」在阿里山林業鐵路沿線的作品,不論是結構形式或是接頭處理,都展現了新生代建築人竹構的場域體驗嘗試和未來的想像;竹構造符合傳承地方文化的現代意義,和自然永續循環的環保潮流,值得我們進一步的重視和發展。

                                                                                                                               

總監 黃長美

                                                                                                                                                                                                                                                                                                                                                                                                                                

 

2405 2023-07-28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台灣構築思維的細部精神 vol.307
ta台灣建築雜誌
2021年4月
Vol.307
7440 2021-03-30
Green Agora(新加坡)
東南亞新銳建築師特輯
Emerging Architects in Southeast Asia
台灣建築雜誌2023年
1068 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