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竹


台灣建築雜誌2024年5月 Vol.344
584 2024-05-03
關鍵字 :  裝置 竹構造

© 拾蒔生活製作所


作品檔案 2321

邊竹
莊逸堯、劉嫈琦|自然心地
 
基地位在雲林斗六糖廠,鄰近昔日工廠與員工宿舍的邊界,生產與生活場域曾經交織於此。邊界可以是通往不同維度的門戶,此門戶非為地理上的穿越,而是外在世界到內在世界的轉換,讓人們走向內在的寧靜,回到真正的自己。
 
竹構外型呈現門戶的意象,坐落於數棵大樹環繞的空間邊緣,背倚樹木,讓人在遮蔽的空間內望向開敞綠地。結構以大石為基礎,竹柱、竹拱與環梁在上方交會成曲面屋頂,其上鋪設竹篾片隔熱,外覆銅瓦片。內部以竹拱交織成穹頂空間,以土、砂、蚵灰建造的土椅子邀請人們進入,坐臥倚靠於土椅和低伸的竹拱之上,親近自然材質並接收四周自然綠意,這是一個恢復身心能量的空間,也是回歸內在寧靜的地方。
 
使用材料大多為就地取材,例如糖廠道路施工挖出的黏土與卵石,撿拾現場工廠拆除時遺留的紅磚來鋪設地面,附近友善農田取得的稻稈,回收的麵粉袋以及彰化的蚵灰,此過程讓我們與土地有了連結。竹子每枝、每處皆不同,正如每位施作者之間的差異,自然材料結合手做使得這些變異性被保留下來,因此有了生命力和溫度,這是人與自然材料的共同創作。
 
此竹棚由一群永續生活實踐者協力建造完成,透過長時間的參與可以接觸自然、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互動,透過建造可以學習自然建築,找回自己的力量。協力建造是一個重要的階段,不只是建造一座竹棚,也建造了通往生活轉型的道路。(文:莊逸堯、劉嫈琦)

作品資料

邊竹
業主: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地點:雲林縣斗六市斗六糖廠
用途:島嶼構竹 新銳建築展
 
設計規劃
事務 所:自然心地
主持 人:莊逸堯、劉嫈琦
參與 者:莊逸堯、劉嫈琦
結構:原型結構
水電:(燈光)偶得設計
 
施 工
建築:莊逸堯、劉嫈琦、陳孝康、游筑鈞、黃鈺翔、吳柚陞
Raphaël Beaupied、鄭月珽、林均薇、王麗雅、
周楷芯、高慧玲、孔誠仁、朱家頤、謝秉橙、鄭皓文
楊曜聰、吳秀敏、呂木蘭、詹淑卿
水電:(燈光)承逸照明
 
材 料
外牆:竹構∕竹拱與竹柱、竹片集束環樑、竹篾片使用孟宗竹,桁椽使用桂竹以黑色編織繩、鐵絲、牙條螺絲、藤皮固定
屋頂鋪面:紅銅
土椅 子:麵粉廠回收麵粉袋、碎石、現場廢棄水泥塊、附近工地廢棄黏土、砂、蚵灰(王功蚵藝協會)、附近自然農法水田稻稈
地面鋪面:現場撿拾老舊廢棄紅磚與附近工地廢棄卵石以及購入碎石
 
基地面積:200㎡
建築面積:47㎡
總樓地板面積:50㎡
 
造價
建築:新台幣1,300,000元
 
設計時間:2023年4月至2023年8月
施工時間: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4年5月號,Vol.344

 

 

584 2024-05-03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Transformer Urban Show Case
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10年10月
Vol.181
5633 2015-03-13
旅行的大洋蔥計畫
大合設計/蕭有志、王揚恩、蔡明穎
台灣建築雜誌2010年10月
Vol.181
5764 2015-03-13
浮雲 Woven Cloud(澳洲)
幼葉林藝術創作工作室、Cave Urban Co.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6月
Vol.237
6422 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