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73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0年2月 Vol.173
3636 2015-05-27
關鍵字 : 

封面繪圖:黃聲遠 (講故事給大王小王聽,2010.01.20 )  


 

編輯室手記

 

新聞

延伸報導ASLA 2009 Student Awards」Living with Floods/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李政儒、吳振瑋、邱仕嘉、簡亦駿、侯世宇

 

回應」構築表現的人文性  關於台中救恩堂建築的一些思考/羅時瑋

 

作品檔案761」聖嘉民新家園啟智中心住宿區/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62」聖嘉民新家園啟智中心教學行政區/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63」聖嘉民新家園老人養護院/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

[年表] 聖嘉民新家園大事記

[對談] 建築天使的聚落/黃聲遠×王增榮×王俊雄×王世芳×蔡東南

[論述] 黃聲遠/田中央的聖嘉民新家園─理想新聚落/褚瑞基

 

作品檔案764」THE HOUSE/蕭家福建築師事務所、十月設計

作品檔案765」昱紘823/陳柏壽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66」惠宇科博觀邸/技聯組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莊永芳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67」南科國際實驗高中/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論述」龔書章與原相建築的臨界實踐/黃明威

 

書介」再遊桃花源 評普西沃‧古德曼的《看見理想國》/徐明松

 

專欄」香港「城市動員」雙年展看到年輕建築師的省思與希望/郭瓊瑩

專欄」恐龍休息站/李清志

 

第二十四屆東京設計師週動態報導/許郁青

 

特別策劃」城鄉之美‧現代桃園  第二屆 桃園縣城鄉景觀大賞

[得獎作品]

桃園八德自然埤塘生態公園

前後慈湖秘境閒置空間整體規劃活化利用

中壢市中平路徒步區工程

新屋鄉街道巷弄空間及埤圳文化再造工程

廣豐公園

比亞外部落

芳鄰大學城

桃園縣立大溪高級中學第一期校舍整建工程

文山國小及中壢國小─通學綠橋暨校園外部環境示範點改造工程

龍潭鄉三坑子老街新風貌計畫

山仔頂水利大圳景觀腹地景觀綠美化工程

[入圍作品]

君臨天下

桃園市IKEA-宜家家居

臺灣省石門農田水利會楊梅工作站新建工程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桃園南崁藝文廣場景觀設計及監造

[評審感言]  李麗雪│林怡岑│趙家麟

 

台北學憂鬱」催眠:關於台北的「衣」的騷動/顏忠賢

 

 


編輯室手記


本期內容裡,恰巧地有兩個關於12年的事件。「聖嘉民新家園」是田中央+黃聲遠事務所耗時12年的新作。對於田中央與黃聲遠「宅在宜蘭」的創作路線,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也能從登出的圖說與照片裡,領略到濃烈的田中央氣息。但這12年裡,如果以聖嘉民做為標記,事實上田中央有了很大的轉變。就如黃聲遠在對談裡提到的,在他創業田中央的早期,對語言(其實就是一種足以表達出身在宜蘭的空間形式)的自覺是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但到了近期,就如同表達在聖嘉民第三期裡,是一種來自語言之外意涵的悟識,他將之稱為一種「地景」的態度。而我覺得更重要的,這種地景態度除了反映當代建築創作的最新徵候外,也是田中央經由自己的「體悟」而來。也就是說,這個創作路線的轉變,主要是經由身體居住在宜蘭,在宜蘭進行創作實踐而得來的。也正是在這樣交雜擠壓著全球流行與地方自主的身體裡,宜蘭建築(或說是台灣建築也可以)似乎已逐漸脫出成為一個獨立的創作範疇,它不再只是指稱「在宜蘭的建築」而已,而是一種自主的意志追求。

與聖嘉民恰成對比的是本期開始刊出的「原相原風景」系列。本刊在去年10月169期刊出了題為〈急流為何勇退?〉的龔書章專訪,請他針對原相建築事務所為何在經營12年之後,突然喊停一事提出說明。文中龔書章真誠無保留的陳述,深刻地回照出台灣建築專業的困頓,因此引起讀者的諸多迴響。而本刊之所以接著策劃「原相原風景」系列,則是想要藉由龔書章對原相12年來建築創作作品的自我剖析,來引領「建築思考」的可能,尤其我認為這對年輕一代是非常重要的。「原相原風景」將以我與龔書章的對談來呈現,計畫共有六篇;而在這些訪談刊出之前,特別邀請黃明威針對原相在校園建築的創作提出評論,為這個帶狀系列拉出序幕。

龔書章與黃聲遠兩人是大學同班同學,兩人同為當前台灣建築中生代的代表人物,這12年他們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路。相較於黃聲遠的直覺與藉由不斷觸角伸出延展、「長出」綿密深厚肌理的內造式路線,龔書章的路線顯得外造化許多,以致看不懂的人只以為時尚流行。然而,龔書章真正擅長的是,同時遊走於書本論述與實務實踐之間,藉著天賦的條理組織能力,讓經常處於盲動的建築實踐,有機會成為清明的理論性行動。因此,我一直認為,龔書章的建築真正要實踐是一條通往理論化的路徑,其成果雖然不能說不重要,但如果怯除領略其中的理論化嘗試,那大概就只剩誤讀了。引領出深刻的建築思考,讓建築創作具有一種嚴肅面對人性的重量(因為現在實在有太多無意識的建築實踐與太輕的建築創作),就是本期刊登「聖嘉民新家園」、「原相原風景」系列與其他作品及論述的真正目的,而這也是我們認為本刊之所以需要存在的理由。

基於同樣的想法,本期在最後壓軸登出顏忠賢「台北學憂鬱」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催眠:關於台北的「衣」的騷動〉。或許有人覺得該文內容無關建築,但或許我們該換個角度。首先,當然這是篇好文章,而且是由建築人寫的跟建築無關的文章,它提醒了建築人常常是好作家,比如土耳其作家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帕慕克就是出身建築人(雖然他似乎不怎麼喜歡自己的這段經歷),但是有太多的建築人喜歡閹割自己的這項才能,或是宅在所謂專業的洞穴裡,以此為由放棄文字創作力,完全忘了以圖(更遲才加上模型)為主要建築創作工具,不過是非常晚近的事。文字與建築的關係,搞不好比圖還更接近。此外,編輯部藉此試圖創造一種暫停,甚至是一種在讀完整期雜誌之後的餘響,就如在你看完一段極好的舞蹈或是聽完一段美妙的音樂之後,留存在腦海的那一絲幾乎難以察覺的回味。這絲回味之所以變得這麼幽微,常是因為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充斥了太多的資訊,讓我們必須不斷「趕著」;像本刊這樣被稱為雜誌的東西,正是建構資訊充斥世界中的一環。暫停,因此是本刊的一種自我救贖,也是在創造一個地方,正如人文地理學家段義孚所指出的,也是我們透過「聖嘉民新家園」該看到的景象。謹以此代表本刊敬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

 

3636 2015-05-27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0198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1893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222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