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75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0年4月 Vol.175
3446 2015-05-27
關鍵字 : 

封面繪圖:Álvaro Siza(安陽展示館)


 

編輯室手記

 

新聞

 

回應」看見看不見:試評白沙灣海水浴場遊客中心/王俊雄

 

作品檔案779」櫻花陵園D墓區 納骨廊/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

為(ㄨㄟˊ)何與為(ㄨㄟˋ)何/黃聲遠

再見如何說/周銘彥

櫻花陵園大事記

作品檔案780」櫻花陵園A、B墓區/日商日亞高野景觀規劃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論述」儀式、形式與城市─從殯葬設施看「宜蘭經驗」中所隱含的建築學課題/汪文琦

 

作品檔案781」世紀墓園/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作品檔案782」雙連社會福利園區禮拜堂/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83」普嘉精舍/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84」普平精舍/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85」普宜精舍/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86」過院來/李天鐸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87」築夢踏實/林文田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88」宜蘭林宅/郭文豐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89」首爾擬態博物館(韓國)/Álvaro Siza, Carlos Castanheira, Jun Sung Kim

作品檔案790」安陽展示館(韓國)/Álvaro Siza, Carlos Castanheira, Jun Sung Kim

論述」建築的生成/何以立 

 

作品檔案791」運河上的院子/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對談」原相原風景第二回:Setting/Siting/龔書章 × 王俊雄 
 

專欄」看海的小屋/李清志

專欄」季風帶氣候調適型的建築美學/郭瓊瑩

 

論述」提昇公共工程品質的幾個關鍵性策略/林盛豐

 

上海世博會園區規劃系列報導」上海世博會德國國家館-和諧都市/許郁青

 

思想與挑戰 」Underground Movement 地下流  設計師交流活動/潘天壹

 

台北學憂鬱」殘餘:關於台北的「住」的焦慮/顏忠賢

 


編輯室手記


四月初時值清明時節。就節氣來說,代表的是一年中的一段時序,但清明對於華人還另有個流傳幾千年的風俗習慣與紀念性。曆書上計算方式由冬至往後推算第一百零六天為「清明」,並寫道此時:「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代表著經過冬季的停滯與醞釀之後,第一個春雷打響了蒼穹,便是大地萬物復甦之時。接下來草木逐漸繁興,風景明麗,人們開始利用這種氣候進行各項戶外活動。祭祀祖先為其中最重要活動之一,代表著對慎終追遠與飲水思源倫理的重視。因為有歷史記憶作為發展的根基與養分,一座城市或國家才能延伸和創造出多元文化。掃墓祭祖的過程不僅維繫了家庭的連結,也維持了國家社會的秩序。但清明真正的意義超越於此。清明的源遠流長與豐富意涵,也讓其得以掙脫了國家社會制度的束縛,成為各時代的文人雅士強賦新詞的對象。而在這些詠頌中,最重要的似乎是面對生死的省思。

生死雖是大事,但人們真正面對死亡時,卻多是手足無措。反應在建築裡,情況常也如此,墓葬建築之類的空間,不但少人注意而且通常不在所謂「設計」的討論範疇。為了重新打開這方面視野,本期以「儀式空間」為題介紹五件建築作品。這些作品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拋棄了人云亦云的隨俗態度,以較積極的方式,用建築空間重新省思死生。在宜蘭,由高野與田中央+黃聲遠分別打造的櫻花陵園AB墓區與D墓區納骨廊,不但改變了一般民眾對於「墓園」混亂、甚至恐怖到令人難以接近的既定印象,而且其依著山勢規劃,順應自然環境且廣為綠化,成為就算一般日子也能前去的休憩公園,而仍保有著莊嚴性。這樣的思考,呼應著台灣社會近年對於生死學的關注,以及應隨而來的墓葬文化改革。這樣的文化改革,似乎也是世界潮流性,日本電影「送行者的樂章」在全球影壇受到矚目,即是一例。宜蘭建築在台灣一向具有前導性角色,在墓葬空間文化改革上看來又拔得頭籌。而台灣仰賴日本作為文化先知的形勢,似乎也未被撼動。安藤忠雄在台灣所設計的龍巖世紀墓園,提出以復育基地的自然生態為優先目的,而將建築設計置於附屬位置,對於環境保育的使命感,似乎也翻轉了一般習以為常的生死思考。基督教對於死亡的感受則顯得較為樂觀,因為永生不在世上的短短數十年載,而是在天堂。由潘冀所設計的雙連社會福利園區禮拜堂,反映了這樣積極的態度,其空間有如帳幕,庇護著園區老人的心靈。戴育澤設計的三件佛教精舍則能看得出宗教建築勇於順應時代變遷的一面,其建築形式雖趨現代,但仍保有宗教上深邃的意涵。評論部分,汪文琦從掃墓儀式、形式擴大探討對於城市的影響,同樣再次提及「宜蘭經驗」中所隱含的成功要素,足以見得無論生死(空間),終將歸一,回應了黃聲遠在「為何與為何」文中的思考。   

住宅建築部分安排兩件位於宜蘭的作品-築夢踏實與王宅,皆能讀出建築師與業主之間珍貴的互信與依賴,建築師創造空間,業主則將其空間充滿家的生活感。李天鐸的過院來則為集合式的居住空間,富人情味的後花園營造,並透過光、影與週遭自然結合。論述部分,林盛豐以其豐富經驗,深刻點出公共工程的關鍵課題,值得讀者嚴肅思索。「看見看不見」則回應了上期介紹的白沙灣海水浴場旅客中心。

最後,本期刊登葡萄牙國寶建築師阿爾瓦羅.西瑟(Álvaro Siza)位於韓國的兩件作品:「安陽展示館」與「擬態博物館」。在慣用了電腦為設計輔助工具之後,年輕一代建築師對於素描(sketch)之於設計過程的重要性可能難以體會了。素描的重要性其實超出了我們習常以為的功能和價值。經由何以立還原與再詮釋西瑟2009年11月於台北的精彩演講內容,我們有機會依照時序閱讀西瑟的素描,在其設計發展過程的重要角色,無論建築進行到什麼階段,他從沒停止素描。似乎對於他來說,建築就在素描裡!其手稿中透露的樸質的態度,值得讀者們深深去體會,也可以悟識到最原始的純粹就隱藏在手繪簡單線條的過程之中。而從今年開始,本刊就透露給讀者了解手繪的素描對於建築設計來說,是非常獨特的呈現,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已發現了呢!

 

3446 2015-05-27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0045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1812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098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