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76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0年5月 Vol.176
2940 2015-05-28
關鍵字 : 

封面繪圖:何侯設計(民生何宅)


 

編輯室手記

 

新聞

 

展覽評論」「西方價值」與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建築實踐/汪文琦

 

作品檔案792」 秘境─失樂園+氛圍&場域營塑/呂理煌+建築繁殖場

作品檔案793」Dancing Trees, Singing Birds(日本)/中村拓志/Hiroshi Nakamura & NAP Architects

作品檔案794」House C(日本)/中村拓志/Hiroshi Nakamura & NAP Architects

論述」「類動物」的場所慾-論中村拓志「微視」的建築思維/陳宣誠

 

作品檔案795」僑果復興南路住宅/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96」東騰攬翠/李天鐸建築師事務所   

 

特別策劃」人文的建築   何侯設計

作品檔案797」莊宅  House C 

作品檔案798」民生何宅  Ho Residence   

作品檔案799」士林林宅  House L

作品檔案800」陳宅  Chen Residence

作品檔案801」敬典文教基金會高雄會所  WaWoo

作品檔案802」國家美術館建築競圖 National Art Gallery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 Singapore

作品檔案803」三芝林宅  House L

作品檔案804」內湖何宅  House H

[對談] 建築的輕與重/何以立 × 侯貞夙 × 王增榮 × 王俊雄 

[年表] 歷年作品與獲獎、參展紀錄

[評論] 建築的人文精神—訪陸希傑談何侯設計作品/黃毓瑩

 

對談」原相原風景第三回:Eternality/Temporality/龔書章 × 王俊雄

 

回應」墓園啟示錄/李清志

 

專欄」從518國際博物館日談起/傅朝卿

專欄」細部-建築中的自然法則/洪育成

 

上海世博會園區規劃系列報導」上海世博會瑞士國家館-城市和鄉村的互動/許郁青

 

台灣的地方」鶼鰈情深的茄苳樟樹伯公廟/陳其澎

 


編輯室手記


本期封面故事為對於何侯設計建築創作的報導。何以立與侯貞夙這對夫妻檔,在台灣設立「何侯設計」已有近十三年的時間,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已廣為業界所知。熟悉他們的專業者,常以「極簡」來統括他們對於建築創作的態度。然而,詳讀他們的台灣作品,我反倒覺得他們的簡樸只是表象,他們簡樸的特殊之處在於其下潛藏著狂野不羈。也就是說,我認為正是這個拘謹與狂野之間的辯證,構成了何侯作品最主要的基調,而這也是設計(在這裡可以理解為一種控制)與生活(即難以預料的不斷發生)之間的辯證。何侯作品的另一個重要之處,在於具有一種教科書般的品質。可能因身在建築教育界,且長期教授低年級設計課,我一直覺得「蹲馬步」是件重要的事,也是目前台灣建築教育較為貧弱的一環。尤其在數位與解構帶來的free form風潮裡,「蹲馬步」常常在設計過程裡首先被犧牲,有時連最優秀的專業者也難倖免於難。何侯作品裡的極簡,因此不僅是一種視覺呈現,同時也是一種收攏整合(articulation),最終讓空間呈現它自己。尤其他們「磨平面」的細緻功夫,使得其平面圖本身已成為一種值得品味再三的對象。

住宅作品,本期首先刊出日本年輕建築師中村拓志的兩件作品:Dancing Trees, Singing Birds與House C。中村拓志出身隈研吾建築事務所,似乎因此使自然與材質成為他創作思考的重要方向。陳宣誠自然主義觀點的評論,提供了一塊敲門磚,讓我們能一窺中村拓志建築世界的奧秘。然而對於台灣來說,Dancing Trees, Singing Birds一案似乎更加別具意義。做為在東京市中心昂貴的出租住宅,Dancing Trees, Singing Birds這種超現實的作法,似乎可以對目前瀰漫在台灣都會上空的豪宅風潮,有所啟示。住宅的哄抬昂貴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的產物,建築專業者常是無力的。然而,若先將豪宅問題放置一邊,那提供「好宅」則應是專業者義無反顧的責任;這也是傅朝卿曾在本刊專欄提出的呼籲。Dancing Trees, Singing Birds為都會住宅提出的巧妙解答,因此值得我們深思。而我們也可以看到台灣在這方面的努力。大元的僑果復興南路住宅與李天鐸的攬翠兩案,都試著捕捉出台北都會集體居住的獨特課題,並提出有創意的解答。藉著東京與台北的對話,我們相信有更廣闊的「好宅」空間值得去想像開拓。

至於建築繁殖場的秘境案,則又帶領我們回到自然主義的世界。藉著簡單有效、寥寥幾個空間動作,呂理煌驟然揮灑出的那一片秘密花園,如夢境般,讓人無比驚訝。這是所有參觀過位於士林紙場「妹島和世+SANAA展覽」的人之意外收穫,為我們提示出這座都市的無窮可能。在這裡我們也可看到呂理煌有關「場域」理念的日漸成熟,自然與人工巧妙地渾成。論述方面,除前述陳宣誠的文章外,汪文琦藉著顛倒視角為我們解析妹島和世+SANAA在全球建築實踐裡的意義,而提出對於西方中心主義的反思,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篇文章。另外我們以採訪方式報導陸希傑對於何侯設計的評論,是一項新的嘗試。而許郁青對於上海世博會的持續報導,可帶領我們參與本月的開幕盛事。傅朝卿由國際博物館日切入,提出關於博物館的省思,以及洪育成關於構造詩意的描寫,皆值得思索。

最後,「台灣的地方」這次陳其澎帶我們到苗栗鶴岡村,領略由樟樹與茄苳樹共構的場所精神。「台灣的地方」在三月首度刊出後,即得到多位讀者的迴響,甚至有位讀者讀完雜誌隔日即前往探訪。而藉著這些台灣的地方的探索,我們想傳達,創造場所(place making)是當今台灣建築最重要的使命。

 

 

2940 2015-05-28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1032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2363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839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