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願山彌陀講堂


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4年4月 Vol.223
3244 2015-08-20


作品檔案1219
 
本願山彌陀講堂
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攝影:劉煜仕 、阮偉明 、王錫山
 
 
寺廟─人間道場
與世連接的淨土
 
寺廟─精神性─中軸對稱、院落層次
    傳統寺廟的空間配置,以中軸對稱的方式,序列地配置其院落關係:山門─庭院─大殿─庭院─講堂─庭院─禪房,其空間層層分明,而本案亦在整體的空間配置上依此中軸精神,依序排列空間:廊(山門)─庭院─大殿─庭院─殿。
 
人間─機能性─彈性、經濟
所謂佛法不離世間法,因此講堂必須同時滿足生活與弘法的多樣化機能。在設計之初,試著將服務空間(廁所、樓梯及設備空間)與主要空間區別開來,讓空間能夠隨使用者所需而彈性調整,使空間在使用上更為自由及經濟;同時,用「橋」之建築元素來聯繫此兩者不同屬性的空間,隱喻世俗與佛性的過渡及轉換。
 
連接─INBETWEEN─互即互入
弘法要接眾,要「接眾」就要先「融眾」,融入既有涵構與周圍環境。因此,在外部迴廊的部分,延伸對應道路對側的騎樓柱,不僅延續了都市街景,同時避免「屋角」的風水忌諱。
 
淨土─永恆、寰宇─無邊光、無量光
引用淨土宗「無量壽經」中─無邊光、無量光的精神來展現弘道場景,更試圖呈現無量壽佛之極樂國土─金剛為幢,琉璃為地。
 
    運用玻璃磚雙面玻璃對光線折射後所產生的特殊效果,在日間,陽光漫射進入莊嚴的大殿,塑造出沉靜明亮的空間感,加上大殿內萬佛牆的兩相映照,透過燈光的巧妙運用,配合周邊環繞建築的水池反射,在無形中形成無邊無際之空間感。此空間場景反映著《阿彌陀經》內所提的:「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而給予都市居民光明安定之精神意象。透過傳統佛教空間的轉化操作,結合佛法精神,使本案成為都市中另一個心靈依歸的場所。(文:戴育澤)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本願山彌陀講堂
業   主:本願山彌陀講堂
地   點:台中市潭子區潭陽村興華一路198號
用   途:佛教建築
 
建   築
事  務  所: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主  持  人:戴育澤
特別顧問:張麗莉
參 與 者:林宜珊
監   造: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結   構:長新結構土木技師事務所╱張成鉅
水   電:捷成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空   調:三可德冷凍空調
室   內:大方廣國際設計有限公司、圓境室內設計
景   觀:大方廣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施   工:名傑營造有限公司
 
材   料
外   牆:玻璃磚、鋁格柵、烤漆玻璃、結構鋼柱(鋼材表
面鍍鋅烤漆)、抿石子地坪
開 口:抿石子(灰色)、噴砂玻璃、鍍鋅鋼板(氟碳烤
漆處理)
室   內:紫檀木實木地板、青斗石大理石地材、柚木實木
扶手、板岩磚(拋光)、RC地面粉光處理、觀音
石大理石門檻、強化玻璃蓮花圖騰立體雕刻、水
晶彌陀佛磚
基地面積:1,913.41㎡
建築面積:825.64㎡
樓地板面積:7,417.81㎡
層   數:地下二層、地上七層
 
造   價
建   築:新台幣45,943,700元
設計時間: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
施工時間: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4年4月號,Vol.223)

 

3244 2015-08-20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薰衣草森林 初衷小屋
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12月
Vol.255
5384 2016-12-14
一方靜
蘇杰鳴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7年3月
Vol.258
10296 2017-03-02
微胡同(中國)
標準營造
台灣建築雜誌2017年5月
Vol.260
5287 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