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花蓮平地森林國際藝術節


吳明杰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2月 Vol.209
2342 2015-12-09
關鍵字 :  裝置 花蓮 吳明杰


作品檔案1098

流轉/花蓮平地森林國際藝術節
吳明杰建築師事務所
攝影:梁豫漳

 

花蓮光復鄉這片一千公頃的十歲的人造林,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間的縱谷,順著緩坡的地形展開,每塊區域矩陣種植的單一樹種林相。我希望呈現一個新的人文與自然的空間地景,醞釀下一波地景與生態的改變,朝向物種多元與自然有機的方向,打開人文與自然輪迴交織的親密經驗。
從台九線轉入園區的主要車行動線兩側,各式樹木形成的森林,駛往海岸山脈方向直到山腳下,是整座森林地是最高的地方,往來時路望去,可見到沉緩下降的地形,以及廣袤的森林景象,兩側則是優美的台灣櫸木林。在矩陣式的林子與道路之間,有狹長式的綠地。我嘗試解放樹林與草地間涇渭分明的邊緣界線,創造一種多層次的空間,產生可以進出、迴旋、穿梭、鬆緊有致,開展與包覆交織的趣味空間,觸發人進入林間尋幽訪勝的慾望。
作品名稱「流轉」,一則是呼應作品形式的音樂性。最簡約的方形空間為作品單位,猶如古典音樂的主題,不斷優雅的變化與重複,在林間形成豐富卻低調的雅致空間與動線,多重與穿透的空間,使人可以各種不同角度與感知的方式經驗林間的空間、光線、天空與櫸樹林的各種細膩姿態,創造人與樹林的一種親密感,又不具侵略性的互動關係。
再則是從材料上,希望將被外力剝除生態循環系統的漂流木,重新引入自然界林木的生長代謝循環之中。作品可以提供更多元的植物或動物進入這單一林木生長環境的媒介,我們將漸次引進適合的植栽,攀爬在作品之上或作品圍塑的空間,也符合森林保育的方向。同時,作品除了在展覽期間提供人們進入林區與藝文活動的功能,長久之後,隨著林木的生長,作品將漸漸沒入生態環境之中,與自然環境化為一體,成為大自然代謝無限循環流轉的一部分,
這也是流轉的另一層寓意,希望能夠以再生循環,重新詮釋漂流木的創作潛質,也實質在自然上轉化他們的再生能量。設置作品的過程,藉由空間的打開,移植部分樹林種植別處,進行疏林整理的作業,使植栽未來生長有更適合空間,獲得更充分的養分,於是這片林木在二十年之後,將更豐盛華茂。(文:禾磊建築)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流轉」花蓮平地森林國際藝術節
業        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地        點:花蓮縣光復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用        途:空間裝置

空間設計
事  務  所:禾磊建築/禾磊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主  持  人:梁豫漳、蔡大仁、吳明杰
參  與  者:洪子甯
策  展  人:吳慧貞/禾磊藝術ARTFIELD

材        料:漂流木

設計時間:2010 年12月至2011 年2月
施工時間:2011 年3月至2011 年5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3年2月號,Vol.209

2342 2015-12-09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Transformer Urban Show Case
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10年10月
Vol.181
5790 2015-03-13
旅行的大洋蔥計畫
大合設計/蕭有志、王揚恩、蔡明穎
台灣建築雜誌2010年10月
Vol.181
5925 2015-03-13
浮雲 Woven Cloud(澳洲)
幼葉林藝術創作工作室、Cave Urban Co.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6月
Vol.237
6561 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