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景茶室(中國)Rockview Tea House
跡•建築事務所(TAO) 台灣建築雜誌2017年5月 Vol.260
作品檔案1542
岩景茶室(中國)Rockview Tea House
跡•建築事務所(TAO)
攝影:華黎
岩景茶室位於一處廢棄的採石場中。石材被開採後形成的巨大岩壁,作為場地最獨特的景觀,與周邊刺槐林一起,被完整的保留。建築選位於場地內地勢較為平坦的西南角,利用場地高差搭建起聯繫建築屋面和場地的坡道,使屋面成為遊者觀賞岩壁的平台。銹蝕鋼板屋面和木質門扇也以自然質感塑造建築,使其生長於自然環境中。
用取於場地基礎開挖的毛石砌築成六個體塊,來組織茶室空間,體塊內部也各有其用─儲物間、衛生間和門室。當推拉門扇打開藏入門室後,室內與室外的界線消失,建築融入岩石與樹當中。折線形的建築輪廓源於岩石和場地的自然形態以及樹木的位置,為避讓現狀樹而形成的兩個內庭院穿插於毛石體塊和屋面之中。(文:跡•建築事務所(TAO))
與岩石和樹木的對話—岩景茶室
岩景茶室位於塔山公園,威海市區一處對公眾免費開放的自然景觀公園。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地人在塔山上開山劈石留下幾處採石場,當地叫石窩子。政府擬將這些荒僻的場地改造為公園景觀節點,服務於市民。岩景茶室便位於其中一個石窩子中。
原本連續並被植被覆蓋的山坡因為採石挖掘被切削,形成如同斷崖式的巨大岩壁。蒼勁的岩壁,與周邊茂密的刺槐林一起,構成場地中的獨特景觀,尤其是冬天雪後,如同一幅水墨畫卷,極富意境。在這樣一個場地裡建一個建築,我感覺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場地那種所謂「荒」的感覺,「荒」實際上是自然賦予的一種原始而有意趣的意境,卻不是人工造景所能替代的。因此建築介入場地應該非常的小心,盡可能不破壞這種意境。
建築選位於場地內地勢較為平坦的西南角,設計從平面開始,折線形的建築輪廓源於場地中的樹木以及岩石的自然形態,樹與岩石的位置自然地賦予了建築的平面形態。在剖面上,建築與場地形成半下沉的關係。設計利用場地高差搭建起聯繫建築屋面和場地的坡道,使屋面成為遊客觀賞岩壁的觀景平台。主要的室內空間則隱藏在平台之下,從場地下幾步轉折的台階進入。內部空間由幾個石頭牆形成的體量界定,這六個體量隱藏了所有的結構,使茶室成為完全由牆來界定的無柱空間,內部也各有其用─服務台、儲物間、衛生間等,更重要的是,每一個石頭體量也是一個門室,當推拉門扇打開藏入門室後,室內與室外的界限消失了,外面的岩壁成為進入室內的框景。而看不到門窗的建築,還原為如同由幾塊巨型岩石與屋頂所塑造的洞穴空間,完全融入場地環境當中,帶給人一種更加原始而強烈的感受。為避讓現狀樹而形成的兩個內庭院穿插於內部空間中,使樹木也成為引入建築內部的景,賦予內外空間更多節奏性的轉換。
建築從遠處看,水準向延伸的屋頂平台穿插于樹林的豎向線條中,因出挑形成的懸浮感使屋頂與場地產生一種若即若離的輕的意向,消解了材料本身的重,同時讓下面石牆變得隱蔽,弱化了建築了體量感。
看似厚重的建築實際採用的卻是鋼結構,這是因為場地本身運輸困難,因此採用輕質的和預製裝配的建造方式更符合場地條件。特殊設計的淺基礎也是為減少對樹木和場地的影響。建築採用了銹蝕鋼板與石頭兩種主要材料,銹蝕鋼板的棕色與銹蝕的歲月感很好地呼應了場地中經過多年風蝕的棕紅色岩壁。牆體的石頭則是在採石場就地取材,直接用場地清理和基礎開挖出來的毛石來砌築的,以一種自然不加修飾的狀態與場地對話。木質門扇、自然面石板地面等材料也都是以自然質感意圖使建築融入到場地的自然環境中。(文:華黎)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岩景茶室
Rockview Tea House
業 主:威海市園林局
地 點:山東威海市
用 途:茶室、觀景台
建 築
事 務 所:跡•建築事務所(TAO)
主 持 人:華黎
參 與 者:華黎、姜楠、梁文宇、賴爾遜、白婷
照明顧問:遠瞻照明
材 料
結構體系:鋼結構
建築面積:141㎡
設計時間:2012年至2013年
施工時間:2014年至2015年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7年5月號,Vol.260)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498
7949
7374
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