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建築2.0 Vol.311


ta台灣建築雜誌 2021年8月 Vol.311
3690 2021-07-28

封面/臺北市立美術館藝術商店 ©李國民攝影工作室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期待的理想居住環境及住宅樣貌
 

商業建築2.0 

城市

訪談」商業在城市中的角色/林明娥
論述」日本商業大樓之演變/小澤 巧太郎
論述」疫情下商業空間的加速轉變/許庭愷
 

建築/室內

 

ta好作品徵集

 
 

商業建築的進化

以物易物是人類最初的商業活動,之後從分散、流動、非定期的商品交易發展到集中、固定、定期在渡口、驛站等交通要道趕集、廟會等市集;在《考工記》中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記載,可見春秋戰國時期的里坊城市中就有商店集中於市的作法。台灣早期的商店街為滿足地區性氣候下最多顧客接觸店面購買的需求,形成騎樓街屋的建築型態,在都市中因交通便利形成的市場、夜市、各種商店街等,往往成為繁華的中心區。當西方的商業行為引進之後,大型的百貨公司、購物商場、商業中心等功能一體化、多樣化、複合化,成為陸續引領風華的另一種商業形式。
 
商業建築的規劃設計首先要考慮到定位與交通動線,包括人的可及性、出入、停車、資源配置、功能分區和人流組織等要素,內部動線清楚流暢,逛選動線與電樓梯交通核、服務核、營業與休閒空間做最好的串聯,讓人流聚集、混合、交流,提高人氣和活力。商業建築要以營業空間、櫃台的擺設呈現自身賣場的特點,加上色彩、照明、裝飾物的整體搭配設計,預期能精準地展現商品的價值,尤其品牌旗艦店、總部辦公大樓、旅館酒店,更講求以及獨特性與極具設計感的空間氛圍塑造品牌的魅力與表現性,讓建築空間成為其商品最佳的展示樣品或圖騰。
 
商業建築一般分為銷售型與體驗型兩種,不過現今的商業建築即便是銷售型也很注重體驗性功能,包括空間組織進行碎片化重構,利用多點盈利,業態之間的邊界趨於模糊,以差異化、個性化、體驗感、藝術性形成商業氛圍,匯聚人氣。人們對於商業空間的期待也已經不是購買商品,而是休憩、娛樂、體驗、交流;產、學、研、展、商在其中有機結合,各種訊息在其中展現,商場不僅是消費空間,更是思想、技術、產品的體驗發布會,人參與其中,感受情境,獲得新奇的經驗與文化、情感的滿足,以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未來的休閒娛樂體驗場姿態進化變身。
 
疫情之後,線上的交易快速發展,實體店面因此失去了它的功能嗎?其實不然,電子商務對傳統零售的衝擊反而引發了線上的便利性與實體的體驗感互相結合,商業建築朝更多元化、複合化、個性化發展,甚至生產銷售一體化、觀光工廠化、手作操演體驗化;例如傳統的書店就可以升級成為一個文化、藝術傳播的平台,一種前衛的、面向未來的生活體驗空間。
 
現代商業建築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也特別關注社會價值、公共利益,和文化品味,尤其是強調人的參與意識;它提供了社會性互動的功能,可以成為都市中的記憶,更有甚者,是眾人生活、學習、成長的地方,讓城市的生活更豐富、更有趣。所以,昔日商業建築由住宅的聚集應需要而產生,或是引領一個地區的開發與繁榮,今天,它則可以更多地與社會文化結合,以現代材料和工藝,在歷史與現代的對比中形成獨特的歷史感空間,與地區歷史文化、城市文脈和諧共生,使一個衰敗的地區獲得擾動與重生;它更可以融合公園、劇場、博物館、藝術中心、書店、會議、展覽等城市文化設施,以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和生態環境的需求。期待後疫情時代商業建築能重拾風華,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引擎及城市文化活動的發光載體,進而提升人的身心靈生活層次與水準。
 

 

總監 黃長美

 

3690 2021-07-28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東道築
禾象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08年1月
Vol.148
14783 2015-02-25
基隆東岸廣場E-square
禾磊建築_禾磊設計顧問有限公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5882 2018-10-05
SCALETTA(日本)
株式会社ナカヤマアーキテクツ
nA Nakayama Architects
台灣建築
7965 20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