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園子
劉瀅清 台灣建築雜誌2021年10月 Vol.313
1816
2021-09-29
©小南園子
作品檔案2009
小南園子
劉瀅清
建築自昭和十四年(民國28年)至今,原址:台南市壽町二丁目56號。位於府城小南門舊城垣附近,身處台南小巷弄間的老建築。近一個世紀之後開始整修,老屋新舊融合目前悄然重新再生。以保存建築、活化應用、轉化空間為原則,提供更多交流與分享,期待各種以善美為本的實踐。
緩慢中發現生活的美
以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在沒有手機及快速的通訊軟體的年代裡,燒磚、砌牆、木作、鋪瓦皆無一速成。一棟閒適自得的建築,隱身在現代建築林立的巷弄裡。行經至此的人們,不禁放慢好奇的步伐,駐足窺探它的身影。
來到小南園子的人們,都能夠被喚起不同的記憶:洗石子外牆、磨石子地板、老紅磚、木架構屋頂。老物件有著被生活打磨出來的光滑,是新建材鋪陳不出的;歲月痕跡在壁與柱之間讓人的視線駐留。
由自身開始向外延伸
老屋整修的過程,建築整修將室內的牆面打通,讓視野可以更延伸到窗外的庭院,開闊的空間更適合用於分享;室外褪去後期戶外增加違建的束縛,空間內外穿透,引入徐徐涼風流動輕拂。
室內的休憩室則可伴隨門外圍牆邊的竹林剪影。交誼之外亦能保留些許靜謐,如此空間便能與大家的生活激盪出更多關聯。
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老屋重生,選擇保留了九成的外觀,跟隨舊線條及工法,無需增添太多的設計及過度的修飾,獨留建築自身的元素。跟隨老匠師慢工細活的步調,一磚一瓦之間的穩扎穩打、全心全意的投入,只需適度地整理空間與動線的擴展,用減法思維來挪開多餘的包覆,古建築工法的智慧一覽無遺,獨留建築自身的元素,在光線中流暢讓心舞出舒適的感受,環境的美油然而生。
加入你與我的共同記憶
庭院入口的石徑小道,領人步入這番別有洞天的都市一隅,夏日望見結實累累的咖啡豆,秋日迎來桂花的陣陣撲鼻香,悉心佈植的可食地景,隨著季節交替輪番上陣,為古老建築增添盎然新意。漫步在老屋空間裡,每一次交會都是創造新記憶,空間能讓人產生生活經驗及情感,會更願意愛護這些建築。
故事總是開始於「很久很久以前」,現在還繼續地進行中。未來,必定會加入你與我的部分。(文:劉瀅清)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小南園子
業 主:劉瀅清
地 點:台南市 東區
用 途:藝廊、表演與活動場地
類 型:屋主自行整建
基地面積:264.464㎡
建築面積:148.761㎡
層 數:地上一層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補助年度
102年度建物整修類:新台幣10萬元
105年度建物整修類:新台幣20萬元
施工時間:2013年至 2015年 9月
1816
2021-09-29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7275
2016-08-01
8991
2016-06-02
8840
2016-07-29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