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八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 Vol.320


ta台灣建築雜誌 2022年5月 Vol.320
3130 2022-04-27

封面設計/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編輯部

編輯室手記

新聞
 
國際島嶼論壇──亞果集團與澎湖共創國際台灣第一島鏈
 
2022第八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
評選紀錄
論述」2022第八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側記/黃長美
記錄」2022第八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各階段評審會議紀錄
論述」2022第八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評審感言
 
單棟住宅類
 
集合住宅類
 
學生論文獎
論述」2022第二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學生論文獎
論述」第二屆台灣住宅建築獎學生論文獎評審感言/彭光輝
論述」論「論文」/蔡元良
論述」書寫真實:與2022 traa學生論文獎一同期許/羅時瑋
論述」特優│不同都市型態對冠層熱島之影響狀況探討/吳思寰
論述」特優│從無殼蝸牛到巢運:台灣住宅運動的倡議模式形構與轉化/廖庭輝
論述」特優│集合住宅風場與熱舒適性多目的最佳化評估工具之開發/陳閔揚
 
 

引領時代住宅的風潮
 
「台灣住宅建築獎」於2006年開始,迄今已舉辦了八屆,一向扮演著引領時代需求的角色,本屆也不例外,不但呼應現今時代潮流及需求,也符合本獎項鼓勵的方向:住宅建築設計與居住行為的根本性思考、與對現況前瞻性的突破。
 
本屆嘗試邀請文化、藝術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加入決選評審團,是個大膽的創新,原先很擔心有十位評審,每個人都有自主的意見,可能討論的時間會花費很久,但意外的是,大家其實都蠻有共識的,經過三輪投票和充分的討論,很快就分別選出首獎與佳作的作品名單。此次評選過程一路觀察下來,不論是否為建築背景,評審對於住宅評斷的概念或標準都很類似,例如居住或生活的行為、家人或家族之間關係的聯繫、住宅的社會性……等,若硬要說二者有什麼不同,可能是建築背景的評審或許對作品的創新性較為重視,而非建築背景的評審則更加講求居住的「幸福感」吧!
 
「住宅」應該反映當代的人文社會性,就此點來說,單棟住宅得獎作品交出了傲人的成績單:「家+庭─獨棟住宅打造的現代家族三合院」配合三角形基地,用角度錯開的兩棟家族住宅彼此之間虛與實的視覺與空間關係,創造「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緊密而私密的家族關係及氣氛,提供了新一代家族住宅的典範。「共居之家」以多樣變化的新穎空間吸引年輕族群,建立垂直動線空間帶來的緊密交流關係,可說是新一代多元共居模式的展現。而「House no.1」開創了鄉鎮連棟建築單元經濟又優質的可能性,也在緊密街廓中引入天候、時序變化等驚喜的大自然體驗。
 
除了住宅本質的考量外,環境永續和生態更是現今建築無可迴避的議題,集合住宅兩個得獎的作品都對此做了足以引領產業前進的努力和成果。「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園區」以循環經濟著手,用以租代售的經營模式,不浪費資源,設立建材銀行/護照,在BIM的模型內登錄各項設備材料系統,並依據每種材料構件的生命週期做分層化設計,以模矩化設計因應不同時期的拆解和替換,使建材價值獲得最大化的資源利用;社區中庭有生態池、市民農園、雨水回收、魚菜共生、廚餘肥料等作為循環農業的示範;種種做法極具前瞻與教育的意義,標示了未來建築應走的方向。
 
半畝塘的「都市造山」從跳島式的垂直綠化植物生態到水陸自然的生物串聯,以天敵和食物鍊的共生關係解決有害生物的問題,其十幾年來一次又一次的經驗累積、改善問題、精進蛻變,甚至發展到教居民如何居住、如何生活,將人與自然、與生活的關係一步一步的深化連結,朝更加和諧的境界邁進。種種努力將都市開發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進一步成為都市的生態方舟,經驗和做法對於都市對應氣候暖化有示範性的救贖功能。
 
除了住宅獎外,本屆住宅學生論文獎共有二十七件論文參選,質量都較第一屆大幅提高,其中研究議題更是十分廣泛,有與時代潮流相契合,如研究都市熱島效應、風與熱的舒適性等物理環境條件,還有韌性設計、生態社區、立體綠化、自然可及空間研究等議題,也有住宅運動、社會住宅的議題,當然也不乏基礎空間研究(玄關、和室),以及材料、建築系統類型、風土建築地域特色研究等,相信這些研究越廣泛深入,長久累積,與住宅獎一樣,必定會對於住宅建築的未來產生良性發展的貢獻!
 
 
 
 

 

總監 黃長美

 

3130 2022-04-27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里院
里埕設計工坊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3月
Vol. 210
21440 2015-02-25
剩閒居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31177 2015-03-04
水上流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18287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