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X設計 10個全球案例 Vol.321
ta台灣建築雜誌 2022年6月 Vol.321
編輯室手記
新聞
特約編輯
論述」亞果集團打造高端永續旅遊新體驗
論述」「家」的住宅──第八屆 traa 台灣住宅建築獎作品的省思/陳聰亨
共好X設計
論述」共好X設計Design for the Common Good/侯志仁 Jeffrey Hou、麗莎.阿本德拉特 Lisa M. Abendroth
論述」策展人的話/麗莎.阿本德拉特
論述」導論:當設計不再只服務權勢/侯志仁
作品檔案2088|喜悅之家Anandaloy|安娜.赫林格工作室╱Studio Anna Heringer
作品檔案2089|微型圖書館Microlibraries|SHAU建築設計事務所╱SHAU
作品檔案2090|墎拉嘿小學Gaw La Heh Primary School|究究╱Gyaw Gyaw
作品檔案2091|蒙古包創新中心Ger Innovation Hub|香港大學城村架構╱Rural Urban Framework,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作品檔案2095|魚河護林員住所Fish River Rangers Accommodation|南澳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對談」傾聽/構築/學習:參展團隊圓桌對談|究究:Paw Eh Wah、Jae-Young Lee、Line Ramstad 新加坡國立大學:陳鳴鵑TAN Beng Kiang 相互行動實驗室:Leann Andrews、Jorge (Coco) Alarcón、Jorge Alarcón 波特蘭州立大學公共利益設計中心:Sergio Palleroni
論述」社會建築:在通往理想社會的接壤處建造Social Architecture: Building at the Border of Utopia/蔣雅君
學生論文獎
論述」得獎|「為雨綢繆!」永康都市公共空間的韌性設計研究/江政達
論述」得獎|從生命週期觀點探討輕建築系統類型之研究/王宓琦
論述」得獎|德國社會住宅發展與台灣社會住宅問題之研究/蔡儒沛
ta好作品徵集
作品檔案2098|南華微光/大武山脈下的幾何山水|一起設計Atelier Let's+丁尺建築師事務所JR Architects
為社會而設計
普立茲克建築獎2022年得主是來自非洲的法蘭西斯.凱雷(Diebedo Francis Kéré),他出生於非洲布吉納法索的甘多(Gando)村莊,在就讀柏林工業大學期間,募集了五萬美金,以自己的畢業設計為家鄉建造了一座甘多小學校舍,開啟了他凱雷基金會為非洲設計的路程。因為混凝土造價高,並會對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凱雷就地取材以當地傳統的黏土添加水泥強化作為牆體建材,回應了當地的熱帶氣候與建築傳統,表達區域的風俗文化與在地記憶,同時將使用者的需求維度納入,形成了人與土地的現代連結。
凱雷致力於為社區而建造,他以超乎常人的同理心和智慧與居民溝通、交流,甚至建了1:1的模型,讓每個人都知道建築師在做什麼;他以易於製作的方式,使社區裡所有的居民,無論男女都能加入施工的行列,讓他們有一技之長,以此養活自己。「他深知,建築關乎的是目標而非實物,是過程而非產品。」在資源極度匱乏的非洲,他突破重重困難,透過建築過程改造社區,以對社會正義和參與的承諾,影響到整個非洲大陸。
普立茲克獎近年來已明顯脫離之前的設計大師級的標準,而趨向人文社會的關懷,2016年普立茲克獎得主智利建築師阿拉維納(Alejandro Aravena)即是以社會住宅和參與式設計聞名,他的「金塔蒙羅伊公屋」(Quinta Monray Housing,2004),被暱稱為「半成品房子」,是一個為30年歷史的貧民窟裡100戶人家建造的社會住宅,一個為解決弱勢社區基本居住與生活問題的設計方案,但當時即有人提出普立茲克獎「是建築獎還是人道主義獎?」的論點;而今年凱雷的得獎則讓人覺得實至名歸,因為他的作品根植於當地的材料、融入地方特質、以匠心獨運的技術、工藝建成真誠無矯飾的建築,以極低的造價,卻能展現美觀、適用、謙遜、大膽和創新的美學風格,將傳統與當代融為一體,讓邊緣地區的弱勢居民也能享受高品質的建築空間,並以此激發創造無限的力量,對社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
2021年普立茲克獎授予了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兩位建築師安.拉卡頓(Anne Lacaton)與尚菲力.瓦薩爾(Jean-Philippe Vassal)。在當時評審委員會評論其作品「回應了這個時代的氣候和生態的緊急狀況以及社會窘困」。今年度普立茲克獎頒給凱雷,不僅是對於其個人成就、品格與風範的認可,也是在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當下,「凱雷在極度稀缺資源的土地上打開建築的開創性—對地球及其居民提供了基本生活品質的改善與未來建築可持續性的方案。」
由普利茲克獎頒發的對象可以看出來時代對建築師角色的轉變取向,從早期建築師為了皇族權貴服務而建成地標式建築,到近代建築師成為塑造城市居住環境的推手,一直以來都脫離不了英雄表現的色彩;直到現在,慢慢確立了建築師為普羅大眾而設計的社會責任,甚至是最弱勢的民眾也有權利享受好的生活環境。本期主題「共好X設計」集結了五個跨國設計網絡的成果,從中看出建築工作者如何放下專業者的傲慢與偏見、唯我獨尊的表現慾望,避免善意傷害的陷阱,以深度參與的社會關懷,傾聽、交流、共學產生與社區互信的夥伴關係,從事蘊含文化、環境、經濟目標的社會設計;如何以當地的工法、材料建造出適地適用的共好生活環境,進而形成社會影響。感謝侯志仁老師和策展人麗莎的策劃,讓我們在如今為社會設計的潮流中有全球的視野和體會。期待我們迎接建築師角色的轉變,讓我們的作品不只是一個作品,而是能回應社會議題,成為於大眾有益、有影響力的社會實踐!
總監 黃長美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27
8078
7443
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