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圓山站西側公辦都更案
雙北市公辦都更策略與推動 台灣建築雜誌2022年7月 Vol.322
©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作品檔案2102
一、規劃理念
基地位於台北市藝術人文薈萃的台北當代藝術園區及花博園區週邊,緊鄰圓山捷運站成為休閒藝文活動及觀光的交通入口轉運要點,基地北側有數位產業園區及明倫社會住宅,其中包含CIT臺北創新中心、新創育成基地,因此除了帶動大同區住宅都市更新之外,更以創新產業聚落發展為目標,結合飯店、住宅、美食購物廣場、親子休閒商店街、辦公室等空間,打造藝術休閒觀光、樂活宜居的「圓山綠水」新天地。
二、規劃設計概要
基地&都市環境對話
北大同為居住、傳統文化歷史發展等機能,其中居住之機能比起南大同較為密集,本案計畫降低建築密度,將商業帶入,創造大量開放空間,同時將飯店以及住宅之公私機能作整合,使社區與公共空間互利互生,提供新的組織生活與都市空間佈局,帶入以步行為主的的綠色交通,創造開放式景觀步道,將以人為本的核心精神,引入生活街道概念,串連兩區之商業空間以及提供開放之都市休憩場所,也同時整合本案飯店棟及住宅棟之公共空間,避免人車爭道,串連街廓提升社區便利性及安全性,塑造愜意高品質的城市生活空間。
三、空間規劃
(一)翻轉大同區成為樂活宜居的藝術新天地
台北市立美術館、花博園區、當代藝術園區三區串連,已儼然形成為台北人文化藝術活動朝聖頻率最高之地,也是親子休閒活動最佳選擇之一,更是國際遊客觀光必訪之地,在如此國際化的藝術園區卻無規劃較舒適的現代化大型休憩空間,因此本規劃案已針對未來50年遊客人數&族群進行評估,並將評估後所需引入之休閒生活機能納入本計畫中,使台北市在宜居城市、旅遊必訪城市之評比中得到更多國際性肯定。
(二)大同區都市住商空間品質&機能提升
捷運淡水線的便利性帶動沿線住宅都市更新速度,使台北城市居住品質逐漸提升,然而卻仍有許多生活機能未能跟隨其腳步,因此除了計畫興建合宜之住宅外,同時也規劃商場、餐飲、美食街…等符合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來滿足民生所需的食衣住行各個面向,以期提升大同區整體生活品質。
(三)提升城市競爭力與社區共存共榮
都市更新除了著重空間開發坪效之外,同時也並須提出可常可久的永續經營計畫,如此才能支撐開發物件的營運正面成長,企業獲利的同時才能提供更多資源來協助地方的發展,經評估此區域的未來觀光發展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因此將麗寶集團旗下的福容飯店成功營運的經驗導入,預計規劃內容包含:飯店住宿、背包客住宿、美食購物廣場、休閒商店街、 宴會廳…等空間,使此區域能轉型為國際觀光客參訪景點。
(四)恢復城市記憶紋理
1. 翻新活化台鐵舊宿舍找回城市記憶
基地東側毗鄰台鐵站長舊宿舍為淡水線鐵道少數留存的歷史建築之一,當時為城內通往圓山公園、動物園及護國禪寺之重要節點,亦為面向連通保安宮、孔廟之節點,將其翻新活化,將如此具有重要歷史、場所意義與價值之建築復甦及再現。
2. 老樹保育養護喚回居民生活記憶
台鐵站長舊宿舍歷史建物周圍有老榕樹4株,為台北市列管保護之老樹,藉由老樹保育養護,希望將伴隨當地民眾成長的共同印記與文化資產一同保存。
(五)捷運站計程車休憩站機能提升&美化設計
基地東側交通廣場用地範圍擴大納入整體規劃設計後,重新調整區域內車行動線、人行動線、計程車排班與廣場的規劃,在此區設置計程車等候區及遮陽棚架,可提供乘客遮陽遮雨的舒適候車空間。
(六)外牆構造系統&建材應用
飯店棟外牆建材包含花崗石、玻璃格柵、烤漆鋁格柵,內側牆採用適合台灣海島氣候的耐候彈性塗料,服務性空間外牆則包覆金屬沖孔板。
住宅棟外牆建材包含花崗石、金屬格柵、二丁掛磚、造型金屬包板,基於空調節能考量所有建築玻璃門窗皆採用複層中空隔音隔熱玻璃,並利用垂直金屬格柵飾板阻隔日曬,同時可使室內光線得到較舒適的光暈效果,住宅棟的格柵飾板的內側牆則採用二丁掛磚,同時可達到隔熱效果。(文:林洲民建築師)
作品資料
捷運圓山站西側公辦都更案
業 主: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麗寶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地 點:鄰近大同區捷運站圓山站
用 途:住商混合
建築設計規劃
事 務 所: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主 持 人:林洲民建築師
參 與 者:謝佳君建築師、吳宜倫、莊智凱、林靜雯
徐兆擎、呂永章、蔡佩汝
監 造: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結 構:聯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黃立宗技師、吳思誼技師
水 電:世電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呂世雄技師
空 調:格林冷凍空調工程技師事務所/林漢昌技師
室 內: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陳文秀
景 觀: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蘇育華、秦瑞嬨
基地面積:南側A區:5,710㎡
北側B區:3,689㎡
建築面積:南側A區:2,617.08㎡
北側B區:1,659.41㎡
樓地板面積:南側A區:38,161.74㎡
北側B區:25,115.06㎡
建築層數:南側A區:地上十層,地下四層
北側B區:地上十一層,地下四層
設計時間:2019年9月至今.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2年7月號,Vol.322)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