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培拉的藍綠色基盤


坎培拉的藍綠色基盤 澳洲百年規劃 首都城市的遠見 台灣建築雜誌2022年10月 Vol.325
4219 2022-09-29
關鍵字 :  景觀

© CSED studio 澳洲永續環境研究室(李維哲、李珍蒂、石啓恩)

作品檔案2135
 
坎培拉的都市藍綠色基盤:坎培拉中央溼地 耶拉伯姆巴拉溼地
CSED studio 澳洲永續環境研究室(李維哲、李珍蒂、石啓恩)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劇變,在此危機當中「氣溫」是另一個無法忽視的環境課題。由於城市
熱島效應、全球溫室增溫效應,已開發國家各國,紛紛成立氣候變遷局應變,期能以綠手法
,如增加綠植被綠覆率、節能建築、再生綠能或智慧交通等等手法,試著為日益升高的都市
降溫,近年來科學家更發現了,在炎炎夏日中,同區檢測溫度,不透水的柏油或水泥硬體鋪
面,溫度高達四、五十度,相較於城市中水體溼地,溫度僅有20多度.此證「溼地」更是能
夠在炎炎夏日,更能有效城市減溫。以下文章將由計畫城市坎培拉市區都市精華區:耶拉伯
母巴拉溼地(Jerrabomberra Wetlands)、蘇利文溪(Sullivans Creek)城市中重要的藍色
水路溼地規畫在城市裡的重要性做一簡述。
 
坎培拉中央溼地 耶拉伯姆巴拉溼地
在澳洲首都特區坎培拉有幾處著名的國家公園與環境保護區,以溼地為主的Jerrabomberra
Wetlands,位於坎培拉市中心湖泊東側,Jerrabomberra Wetlands從原本的建造住宅廢土及
垃圾掩埋場到溼地設計,由Woollands跟Wetlands trust 與澳洲首都特區ACT government一
起共同保護溼地的生態。透過不同活動組織帶動整個溼地保護計畫,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位
於兩河道交界,人工湖的開頭處。溼地擁有豐富的土著和歐洲文化遺產,目前正在努力編寫
《耶拉伯姆巴拉溼地簡短歷史》。
今坎培拉人造湖的形成,在下游處建立堤霸牆,讓水停留在格里芬湖內才成今湖的樣子,
Jerrabomberra溼地是由兩條河流匯集地行成一個三角地帶,整個溼地歷史架構及發展過程
,之前在這裡會有火車通過,但三個月後就被淹掉也無法順利地繼續通行,而房屋也無法建
在這塊地上。曾經人為在這塊土地上多年後,都會因水的沖積與土壤的關係倒塌,於是有好
長一段時間Jerrabomberra Wetlands一直都是荒地的狀態,後來由於要建設格里芬湖的關係
,附近挖湖及蓋建築物挖出來的廢土都會倒在基地上,所以最後形成了一塊棲地提供一些鳥
類棲息,也就是那之後的Jerrabomberra Wetlands。
 
新型生態系統
第一次世界大戰練習進攻的溝渠遺跡、原住民文化等,之後慢慢栽種許多不同植物,建立起
這塊溼地國家公園區域,而因為這個溼地位於都市區的交界,所以周圍會有一些汙水處理廠、
農業種植等人工場域,卻意外吸引不同的鳥類生長,有喜歡深水、短草等候鳥生存這個地方,
形成多元豐富的鳥類棲息環境。植栽都是人為種植,透過不同植栽及食物鏈的方式讓這個溼
地能夠自行循環達到共生棲息地:牛去維持草地高度,昆蟲進入鳥與蛙可以有食物可以吃,
老鷹吃動物,狐狸吃烏龜等等食物鏈。在歷史資料中提到過去這個地方有建築物建造挖的土
或是垃圾掩埋的東西都堆在這裡,而這個溼地是被設計出來的,慢慢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濕
地創造一個友善空間給生物生存。
溼地保護區公園時,可步行區域,只是溼地的一小部分。整個溼地區域,整個澳洲其實有非
常多不是當地植栽,有200多種植栽來在其他地區,包括非洲、南澳、歐洲等地區,有很多
外來種動物其實對澳洲本地動物造成威脅,包括狐狸、兔子、貓、Cane toad蟾蜍、Bettong
甲殼蟲等,狐狸會吃烏龜等小型動物、貓也是會吃小型動物、兔子會吃掉很多草地幼苗、蟾
蜍因為身上有毒,沒有什麼動物可以威脅抵擋牠生長、甲殼蟲會吃作物等,Jerrabomberra
Wetlands中可以去除掉大部分的外來種植物,只保留當地植物,雖然動物還是不可避免,但
是可以移除部分植栽,種植當地植物。
 
都市藍帶
蘇利文溪(Sullivans Creek)位於澳洲首都領地(ACT)內北區,流經 Majura-Ainslie和黑
山(Black Mountain)山腳往南,穿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校園後注入伯利格里芬湖
(Lake Burley Griffin)。原住民稱此溪為勘伯里溪(Canburry Creek)。該溪全長13公里,
集水面積53平方公里。在歐洲人進駐、開發前,穿越一連串洪氾平原,是條有亂石水岸、流
經大小池塘、水邊長滿蘆葦(reeds)的溪流,岸上有開花的闊葉雜草(forbs)、禾本科草
類、並有樹木點綴其間,是原住民採集捕撈和行船之處。
隨著郊區與都市開發以及氣候的極端化,水資源的管理與永續利用益發重要。在這樣的背景
下,ACT政府以及蘇利文溪流域團體(Sullivans Creek Catchment Group,簡稱SCCG),
對蘇利文溪展開細緻的研究,並於1999年開始在專業技術團隊的支援下與社區、利害關係人
和政府的密集討論,於2000年產出了「蘇利文溪流域管理計畫」。計畫中對於開發後被水泥
化並成為排水溝的蘇利文溪,提出了改建水泥水道創建溼地的構想。另一方面ACT 政府為了
改善水質、防洪、降低非飲用水的供水需求與增加生態多樣性等因素在2007年頒布了水資源
法(Water Resource ACT),啟動都市水資源永續管理,致力增加水資源、並降低非飲用水
的用水需求,計畫在2013年前降低12%的供水需求,並力求於2023年進一步降低25%。ACT
同年頒布的規劃與發展法中(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Act)也含納水敏感都市設計(WS
UD)、水環境價值、水管理計畫等與水相關的法條。並於2008年積極地著手以更趨近自然系
統的方式改造部分水道。其中蘇利文溪中上游就改造出五個溼地,此外也在下游(進入ANU
校園前)做了攔截網,並在進入伯利格里芬湖前以豐富的水生植物做最後的污物攔截與水質
淨化。
以Dickson Wetland為例, 原本是塊平坦的草地,透過密集的社區與專業者討論後於2010年
動工,在挖出U形水道、做好中島後,與蘇利文溪的連通,成為平日就有固定水位並能淨化
水質的溼地,池水以及池中的中島提供鳥類以及水生昆蟲動物之棲地,暴雨時則扮演滯洪池
的角色,滯留的洪水會經過進一步淨化後抽到水塔中儲存,以灌溉鄰近的足球場草坪。
 
在整體配置上,公園北側緊貼著蘇利文溪的堤岸,住宅區則分布於公園的東、南、西側。水
池區主要的慢跑散步道設於距離水池邊緣15~25公尺的高處(也就是滯洪範圍頂端),並在
靠水池的一側斷續地栽種樹木灌叢帶。這樣的配置使穿越性、運動性的主動線與水池保持距
離,保留視覺穿越觀看水池的機會,但也避免過度驚擾池中鳥類。水池東南和西南側,從主
要步道各分支出一條次要步道向池邊往下靠近水岸通往三個觀景∕教學平台。這兩條次要步道
並不環繞整圈水池,使得水池北側的部分成為較不受人為干擾的區域。觀景平台距離水池邊
緣均有四至六公尺,並藏身與高草與喬木的陰影中,以此降低對鳥類的視覺威脅。平台尺度
不大,不足以從事奔跑追逐或丟球等活動,平台上的座位也不多,僅能作為三兩好友休憩、
賞景與小組教學暫時放置物品之用。此種小尺度的平台設計某種程度確保了池邊適切的靜態
活動。池邊均種植水生植物,一方面用以阻擋過濾邊坡的土壤沖蝕;二方面以此區的淺水水
域提供小魚與水生昆蟲躲避大魚吞食之處、並障蔽飛鳥之眼與烈日;三方面成為防止洪水沖
刷的護岸,設計單位仔細的考慮了水流方向,在沖蝕面栽種高大強韌的原生水草,在堆積面
則栽培較柔軟的低矮的水生植物。不同種類的水生植物、水流速度、水岸深度也同時提供了
多樣的棲地環境。
看似平靜的水池的水域其實為一水道( 後文仍將稱之為「池」),由東北角高處入水,由
西北低處出水,以此保持水的流動、增加溶氧量,也讓洪水得以進入池中。東北角入水口有
攔汙柵,避免垃圾葉片隨水進入公園汙染水源,西北角出水口處有堤壩,以確保滯流洪水之
水位,越過堤壩後先經過沉沙池,而後有四個大排水口,讓超過滯洪量的過多洪水能迅速排
出,避免造成水患。水池平均深度達兩公尺,西北側最深處有三到四公尺,一方面避免水生
植物過度生長;二方面確保狗兒難以游入中島。由於水深很深,因此水岸叢生的挺水植物另
有阻擋兒童進入水域之作用,栽種水生植物的區域水深較淺,使得兒童即使誤闖挺水植物區
,也不至於立即跌入深水區,西北邊因水深較深,因此水岸設計得較陡、並在岸邊密植灌叢
樹木,以此進一步阻絕人們接近此區水域。
(文:張華蓀副教授 Dr Huasun Chang、李怡貞Dr Janelee CSEDstudio 澳洲永續環境研究室)
 

 

作品資料
Jerrabomberra Wetlands
地點:坎培拉,澳大利亞首都領地
管理單位:澳大利亞首都領地政府林地和溼地信託基金(公園及自然保育服務)
面積:174公頃
 
Sullivans Creek
地點:坎培拉,澳大利亞首都領地
管理單位:蘇利文溪集水區集團和ACT政府
全長:13公里
集水面積:53平方公里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2年10月號,Vol.325

4219 2022-09-29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峇厘島棲息屋計劃
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12月
Vol.255
4181 2016-12-14
溪頭銀杏橋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Capstone課程「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7年7月
9102 2017-07-05
林建築
跡.建築事務所(TAO)
2017年12月
Vol.267
5260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