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黃宅 埕畔之院
ta好作品 台灣建築雜誌2025年2月 Vol.353
© 游宏祥/光階影像
作品檔案 2430
大園黃宅 埕畔之院
僕人空間整合
根據海德格的「空間是從場所得到他的存在,而非空間本身」的前提上,去定位「人對於場所的本質性關係,而人透過那本質與空間的關係即是居所」,場所與空間之間的區別為:「場所」是以人的情感為起點,從這裡而創造的人的生存可能性即是空間——小野田泰明(著名建築計畫家)
不論古今,場所乘載人們的記憶與情感,空間則肩負了生存的使命。延續此概念,一處外觀現代化、層層疊疊的建築,佇立於農舍郊區。像是一處堡壘,忠誠的守衛著一家三代共居的家園。
順應居住者生活的多元需求,整體空間由接待會館、前院、主宅、後院組成。動線規劃上運用了「埕」的概念,將公私領域,兩種不同生活型態的空間劃分出來,共存又互不干擾。主建物的外觀線條簡潔俐落,前院特別留了一大塊空地,讓孩子可以在其中遊憩、聚集家人的生活時光。正面為車輛主要的出入口,秉持體貼用路人心情,臨馬路的入口車道有設計退縮,讓對外車道處有更多的暫停區。為了保有居住者的隱私,正面採用了大量縮口設計,同時在一樓的清水模牆頂上,栽種一整排的植栽,增加視線的豐富度、層次感。主宅的背面坐擁大片的草皮花園,特意做了大面積的開口,引陽光跟自然風景進入室內,打造居住者生活的正面。
三代同居的家庭,首要面對的課題是如何保有獨立的生活空間。在主宅中,以傳統村落的概念出發,每位家庭成員都有完整的空間配置:起居室、臥室、衛浴、書房、陽台,形成獨立的生活圈。再由每個小圈子集合成共體,達成互助、分享生活。
過去的住宅中,都有規劃會客室、客廳一類的空間,此類的空間其實飽含了許多待人處事的哲理。接待會館有獨立的入口,沿著屋簷下的廊道進入,端坐其中,化為居住風景的一部分,靜靜地感受「等待的富足」。(文:僕人空間整合)
作品資料
大園黃宅 埕畔之院
地 點:桃園
用 途:住宅
建 築
事 務 所:僕人空間整合
主 持 人:李靜敏
參 與 者:劉力源、廖歆語
監造、空調、室內:僕人空間整合
結 構:鄭宇能建築師事務所
水 電:佳譽機電計師事務所
景 觀:沐川景觀
施 工
建築、水電、空調、室內:僕人空間整合
景 觀:沐川景觀
材 料
外 牆:清水模、STO塗料、玻璃磚、印度黑石材、塑
木地板、特殊漆、香杉、鋁金屬板、手打岩
室 內:清水模、玻璃磚、北美橡木地板、柚木實木、
特殊漆、香杉、台檜舊料、緬甸柚實木、
手打岩、長虹玻璃
景 觀:紫薇、九芎、茶花、青楓、黑松、真柏、羽葉楓
基地面積:3,860m²
建築面積:196.52 m²
樓地板面積:478.17 m²
建築層數:三層
造 價
建 築:新台幣35,170,000元
設計時間:2019年 4 月至2020年10月
施工時間:2020年11月至2023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