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枋漁港卸魚場


ta好作品 台灣建築雜誌2025年10月 Vol.361
36 2025-10-03
關鍵字 :  公共建築 卸魚場

© 原間影像/朱逸文


作品檔案 2484

梗枋漁港卸魚場
欣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從作業空間到地景建築:梗枋漁港卸魚場的重生
 
空間機能
梗枋卸魚場是漁民的工作場所,空間配置以作業效率為核心。一樓的卸魚作業區採挑高設計,提供寬敞明亮的作業環境。場內設置兩座天車,提升漁獲裝卸效率,縮短漁獲運送時間,維持漁產新鮮度。漁船、漁民與貨車的裝卸作業在此區順暢整合,夾層的管理辦公室透過三面開窗,可全面掌握漁船進港、卸魚作業及貨車裝載等動態。漁民活動中心設於二樓,入口處引入天窗採光,營造明亮的指引。水平帶狀開窗設計,提供充足採光,框取了太平洋與龜山島的景觀視野。
 
使用者可經由斜坡道路邊的無障礙鋼構坡道進到夾層服務核,或從一樓卸魚區進入服務核。服務核由廁所、機房與垂直動線組成。樓梯環繞電梯,樓梯外緣退出60公分挑空的外牆,並於上方設置天窗。一樓外牆不落地,形成了一個挑空天井,透過熱對流產生風的流動,有效降低空間中的魚腥味與濕氣,也讓使用者在樓梯間能感受外部光線與氣候變化。
 
另外在二樓活動中心走出外部空間(舺板區),設置一隻顯眼的黃色螺旋鋼梯,作為連結二樓與屋頂平台的垂直動線,成為建築外觀上的視覺焦點。
 
設計概念
梗枋漁港卸魚場的建築設計,靈感源自於地方的特色漁獲「白帶魚」,以其優雅流線的帶狀造型,融入「大船入港」的豐收意象,象徵漁業的興盛與繁榮。建築立面的水平帶狀女兒牆,其俐落線條與太平洋海平面相互呼應,形成視覺延伸感受。整體量體語彙融入船舶意象,如斜面牆體、弧形線條、圓形天窗以及醒目的黃色螺旋鋼梯等,在實用機能之外,賦予建築物獨特的海洋風貌。
 
並以簡潔的機能規劃,將服務核心集中,兼顧了後續維護管理的便利性。純粹的空間配置以及對在地環境的美學回應,讓梗枋漁港卸魚場不僅是一座實用的漁業設施,亦能提升當地漁民與遊客的互動與漁業文化交流,更是一件融合機能與美感、呼應海洋情懷的地景建築。(文:林欣億)

作品資料

梗枋漁港卸魚場
業 主:宜蘭縣政府、宜蘭縣海洋及漁業發展所
地 點:宜蘭縣頭城鎮梗枋漁港
用 途:一層/卸魚場、夾層/管理室
            二層/漁民活動中心
            屋突一層及二層/機房及水箱
 
建築
事 務 所:欣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主 持 人:林欣億、陳志欣
參 與 者:楊尚霖、邱廷豪、朱伶鈺、楊珊沛、蔡霈文
監 造:欣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結 構:力行佳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水 電:立三電機技師事務所
室內、景觀:欣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施工
建築、水電、室內、景觀:三暘營造有限公司
 
材料
外 牆:抿石子、耐候漆、304不鏽鋼氟碳烤漆(扶手)
開 口:鋁門窗、隱形鐵窗(樓梯)、金屬天窗
室 內:地坪/磨石子地磚、磨石子、抿石子、樹脂地坪(機房)
牆 面:乳膠漆、抿石子、小口馬賽克磚(浴廁)
 
基地面積:2,685.54㎡
建築面積:872.15㎡
總樓地板面積:1,473.81㎡
層 數:地上二層
 
造價
建 築: 新台幣63,309,629元
 
設計時間: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
施工時間: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5年10月號,Vol.361

 

36 2025-10-03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春陽台藝文中心
台灣建築雜誌2024年9月
Vol.348
856 2024-08-30
南頭城社區中心
台灣建築雜誌2024年9月
Vol.348
867 2024-08-30
在水美術館
ta好作品
台灣建築雜誌2024年12月
Vol.351
1174 2024-12-02